Skip to content

Latest commit

 

History

History
96 lines (67 loc) · 3.96 KB

section12.md

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

96 lines (67 loc) · 3.96 KB

不会吹牛逼,述职/晋升总是吃亏怎么办?

在职场中,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:明明做了很多事情,但是一到述职和晋升的时候,就不知道该怎么表达,总觉得说出来就是在吹牛。其实,这往往不是能力的问题,而是表达方式的问题。

🤔 为什么我们不擅长"吹牛"

很多程序员都有这样的心理:

  • "我做的事情不够出彩,说出来怕别人笑话"
  • "我只是完成了分内的工作而已,有什么好说的"
  • "说多了显得在炫耀,说少了又显得没做事"
  • "别人说起工作头头是道,我说起来就觉得很平淡"

其实,这种心理很常见,尤其在程序员群体中。我们习惯于用代码说话,习惯于把事情做好就行,不习惯"包装"自己。但问题是,在现代职场中,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,本身就是工作能力的一部分。这方面,印度三哥就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。 笔者还记得在前司的时候,有一次公司内部的述职会,我们都是几页PPT就糊弄了,印度三哥默默拿出了自己剪辑的述职视频,还有各种特效,把我们都看呆了。

💡 这不是"吹牛",而是"讲故事"

首先,我们要转变一个观念:合理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,不是在吹牛,而是在帮助他人了解你的价值

1. 从"我做了什么"到"我解决了什么问题"

❌ 不好的表达: "我优化了数据库查询性能"

✅ 好的表达: "发现用户反馈系统响应慢,通过分析发现是数据库查询效率低下。优化后,接口响应时间从 3s 降到 300ms,用户体验显著提升,差评率下降 30%"

2. 用数据说话

不要觉得数据是在炫耀,恰恰相反,数据是最客观的表达方式:

  • 代码覆盖率提升了多少
  • 系统性能提升了多少
  • 节省了多少人力成本
  • 减少了多少线上故障

3. 突出你的思考过程

很多时候,我们不仅要说结果,更要说思考过程:

  • 为什么选择这个解决方案
  • 考虑过哪些备选方案
  • 权衡了哪些利弊
  • 学到了什么经验教训

🎯 如何准备述职报告

1. 建立工作日志习惯

最怕的不是记不住,而是根本就没记录

平时就要养成记录的习惯:

  • 每周五花 10 分钟总结本周完成了什么
  • 遇到重要节点及时记录(比如解决了一个疑难 bug)
  • 记录下数据变化(性能提升、用户反馈等)

2. STAR 法则

讲述一个工作事例时,可以遵循 我们在之前文章提到过的STAR 法则:

  • Situation:什么场景下
  • Task:需要解决什么问题
  • Action:采取了什么行动
  • Result:取得了什么成果

3. 突出你的独特价值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,要懂得发挥自己的优势:

  • 如果你觉得自己技术吊,就多说技术难点攻克
  • 如果你觉得自己沟通能力强,就多说项目推进
  • 如果你觉得自己产品思维好,就多说业务价值

🌟 述职/晋升中的加分项

  1. 主动性

    • 不是被动完成任务,而是主动发现问题
    • 不是等待分配,而是主动承担责任
  2. 影响力

    • 带动了团队成员一起进步
    • 经验分享被其他团队采纳
    • 解决方案变成最佳实践
  3. 成长性

    • 展示你的学习能力
    • 说明你如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
    • 分享你对未来的规划

💪 改变从现在开始

记住,合理展示自己不是虚荣,而是职场中必要的软技能。就像代码需要注释一样,你的工作也需要合适的表达。

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改变:

  1. 养成记录的习惯,让数据说话
  2. 学会用 STAR 法则组织语言
  3. 多听优秀同事是如何表达的
  4. 在日常工作中就开始练习表达

最后,请记住:真诚永远是最好的包装。不要为了晋升刻意去"包装"自己,而是学会更好地展示真实的自己。因为真诚的表达,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。